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犯名誉权的要件有哪些

2021-03-10 14: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等等的权利,其中还包括了名誉权,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凡是败坏他人的名誉,损坏他人的行为都对名誉权的侵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接下来找法网小编跟你们一起谈谈关于侵犯名誉权的要件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要件有哪些

才能属于名誉吗

不属于,因为公民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然后把其能力施展出来的被称为才能。但是对才能的评价属于名誉。

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

侵害名誉权作为的一种,其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与一般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相同的,即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件:行为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存在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有过错。但侵害名誉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又有其自身特点。

( 1 )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贬低和损害他人名誉的性质,具有违法性。

( 2 )发生了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

( 3 )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是指损害后果是由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所造成的。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又有其特点。

因为侵害名誉权中的精神损害和名誉损害是无形的,认定这些损害往往只能通过推定的方式进行。所以,侵害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又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其次,这种因素关系具有必然性。

( 4 )不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侵犯名誉权的要件有哪些

(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

(2)行为具有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

三、舆论监督影响他人名誉的需要担责吗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现实中,新闻报道不免会有舆论监督报道,舆论监督报道不免会曝光某些负面信息。

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徐如俊委员认为这个表述不够准确。经过深入采访,依据事实进行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监督本身不会对他人的名誉造成影响,报道监督主体当事人的名誉受损,应当是由当事人的不当行为所致。因此,建议删去"影响他人名誉的"的内容,修改为"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不承担报道、监督主体当事人名誉的民事责任"。


通过以上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侵犯名誉权的要件有哪些?可以通过四方面来确定,第一是行为人主观有过错;第二是行为人行为违法;第三是存在损害后果;第四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如有疑问,欢迎前来找法网咨询相关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