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2022-05-15 16: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民事法律责任,依据《民法典》规定可知,包括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其中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既包括经济损失,符合一定条件的,也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
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一、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二、公民的名誉权被侵犯怎么办

  (一)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A.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C.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公布于众,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并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六项的规定处理。

  (二)赔偿损失:

  A.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B.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三、侵犯名誉权的方式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方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二)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者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