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尊敬的律师同志您好:

在劳动法方面遇到一些问题,想向您咨询一下,谢谢您百忙之中的浏览与回复,谢谢!情况如下:

1. 我的单位是国有企业,我从1993年开始下岗,但是当时也没有合同,只是就在家,没有任何待遇。单位出租给别人了。

2. 现在单位正在宣告破产,之前在2005年还出现了一次并轨情况,给我们每人9300元,但是为了能获得国家的补偿,我们每个人需要垫付4000多元,我们现在也不确定当时给我们的钱是什么钱,具体是经济补偿金还是什么名目!现在要我们重新签定一份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是按工龄的长短,以月工资标准(930元/月)给予我们,作为经济补偿金,还回我们当时所垫付的4000多元,但是还需要扣除我们当时领取并轨钱的1/3,请问这样的情况合理吗?

3. 我05年已经签定的并轨合同,我应该不应该按照《新劳动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申请每年赔偿给我们双倍的经济补偿金,或者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从96年开始到2004年的劳动保险也没给我们交。04年我们开始自己补交的劳动保险。

想咨询一下这样的情况具体该怎么办?企业按照法律应该怎么给我们钱?

谢谢您的回复!祝福您心情愉快!

企业法律顾问
2018-12-28 09:45:50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没签劳动合同的,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和辞职时的补偿金。《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没签劳动合同的,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和辞职时的补偿金。《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本法第3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用人单位因本法第2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不需事先通知用人单位可立即解除合同。当出现上述情形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并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2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违法解除要求支付赔偿金的案子,应该申请劳动仲裁而不是去劳动监察
    申请劳动仲裁,有专业人士指导,劳动者胜诉率一般超过95%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
    需提供: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等。
    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之后开庭审理,并且会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在立案后60天内下达裁决书。
    对于裁决书不服的,收到裁决书15天之内可以起诉到法院。劳动仲裁委不收费,在职或离职一年内均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