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一位民办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5年,在2003年强行被辞退,从辞退之日起我逐步了解了许多文件精神,如;国办发[1997]32号文件、鄂政发[1998]20号文件和我们十堰地区的政府文件,十政发[1998]50号文件并拨有专项指标、国家承认的民办教师所截止的时间不得改变,并持有[教师资格证]、[专业合格证]、[民办教师聘任证]、或者[民办教师任用证]。文件里都集中的反映了,辞退那些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辞退后要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给以妥善的安置,我得知情况后多次反映情况,始终没有解决结果,在2009年时市里通知我交养老保险,给我按灵活就业人员来买养老保险,而灵活就业人员是指非全日制、临时性、兼职的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可给我按灵活就业人员,这样的名分是合格的教师吗?并且只承认8年的工龄,还有17年的工龄都概不负责,补交以前的26470元,也不按教师职务来买养老保险。

请各位律师帮帮我,并给我指条路。在这9年中我已哭干了眼泪,。

其它
2019-02-15 23:18:57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代课教师补交养老保险很简单。养老保险办理补缴手续,须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本人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本人页、变更页)各三份;
    2.正在履行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书)原件及复印件两份;
    3.用人单位提供的申请人档案原件(申请人档案原件经存档机构审验后返还用人单位);
    4.借记卡或邮政储蓄银行的个人结算账户的存折。
  • 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必须按规定进行就业登记、以个体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缴费基数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定缴费基数是:基本养老按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作为缴费基数;基本医疗按上一年成都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灵活就业人员必须按时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两项社保费后,每季度末(25日前)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再就业优惠证》或《失业证》、就业登记证明及社保缴费凭证,残疾人员还需持《残疾人证》,到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提出申请,具实申报缴费月数和补贴月数。

  • 1.单位不缴纳工伤保险的做法是违法的,但你说的这种情况应该无法认定工伤,进而也就无法通过向单位索要赔偿。
    2.上下班途中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只有一种,就是看该事故是否是该职工本人的主要责任,如果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该事故不是该职工本人的主要责任(该职工本人负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则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之规定,认定该职工的受伤为因工受伤。
  •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年缴费)必须达到15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才能按月领取退休金,如果超过15年则缴费年限越长退休金就越多。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建议你还是交纳到退休为好,办理退休按月领取退休金。  其中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可以免缴养老保险费,其个人帐户暂予保留,待重新就业时办理续保手续,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需要提醒您: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等,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时领取养老金也越多。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企业与职工个人共同缴纳。1998年1月1日,我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规定对养老保险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养老金;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只是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对于1995年底以前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办法实施后退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其中,对于1997年底前参加工作,办法实施后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的,也可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不满10年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如何补交养老保险  
    1、如果你中间因失业或是其他原因导致养老保险停缴的,就要及时补交,那么该如何补交养老保险呢?  
    2、如果养老保险停缴了,是可以补缴的,但是会承担相应的滞纳金。如果是单位未交,可以要求单位补缴。单位一般不会单独为你一个人去办,基本上会等其他人一起办理。建议你如果单位如果以各种理由拖着不为你办理的话,最好还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到劳动局投诉,或者是咨询律师看是否需要打官司。  
    3、如果你的养老保险累计到了15年,也可以不交了,具体如何还需要您自己进行衡量。  
    4、如果是个人补缴养老保险的话,建议具体咨询当地社保局,对于超过年龄的参保人员,各地都有相关的政策,具体政策各地不尽相同,所以只能咨询当地社保机构才能给出具体办法。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