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单位员工1996年因公致残,住院费、药费已给100%报销、工资已100%给开了,但当时未作工伤申报,只为其办理了三级伤残证,现该员工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其向单位要求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为其落实工伤待遇,并要求双倍给抚慰及时兑现的工商补助金及伤残津贴,有法律依据吗?

2018-07-25 20:53:1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
    1.医药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2.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内(治疗期间、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长短需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
    3.护理费:工伤职工生活不能自理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护理或支付护理费;
    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各省规定的标准略有不同。
    5.伤残津贴:劳动能力致残等级1-6级,可以按月享受伤残津贴;
    6.工伤一次性赔偿:(前提是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有伤残等级的)
    (1)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例如:九级工伤为9个月本人工资。
    (2)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还可以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的金额各省规定不同,赔偿额度也不同,可咨询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发生工伤,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关系,否则将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赔偿金。 工伤认定之后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工伤等级,依据等级鉴定结果享受工伤等级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五级、六级伤残的,即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即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
  • 伤残津贴是指,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的,以及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
    五、六级伤残,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本应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但难以安排的,分别由工伤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对其按月支付的津贴。工伤职工产生劳动能力障碍,丧失劳动就业机会,自身的行为能力被削弱,与工伤事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自然应该享受相关的津贴赔偿。  关于调整工伤一至四级人员伤残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  津人社局发〔2012〕48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局(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和市政府《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市政府第50号令),现就调整工伤一至四级人员伤残津贴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  2011年底前享受伤残津贴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不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工伤退休人员)。  
    二、调整标准  根据伤残等级每人每月分别增加津贴:一级伤残240元,二级伤残230元,三级伤残220元,四级伤残210元。调整后伤残津贴每月低于1754元的补足到1754元。  
    三、支付渠道  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