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有关担保的事情

抵押担保
2022-11-05 15:16:0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而反担保是指为保障债务人之外的担保人将来承担担保责任后对债务人的追偿权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三百八十七条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 担保是指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从我国担保法的内容看,债的担保应当说是指以当事人的一定财产为基础的,能够用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实现的方法。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二条
    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百八十三条
    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 担保的基本原则: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担保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民事活动,因此进行担保活动时,必须遵循《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合法等原则。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典》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民法典》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