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有哪些

抵押担保
2022-12-16 21:56:1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普通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普通诉讼时效具有严格的法律强制性。即有关普通诉讼时效的民事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普通诉讼时效经过以后,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对方享有时效的抗辩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事诉讼的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受到法律保护的期限,一般是3年。如果权利人不在期限内提出主张就会丧失胜诉权,对方会以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债务债权纠纷适用一般诉讼时效,在民法总则出台以前一般时效为3年。
    诉讼流程首先是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决定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审理,法庭辩论,判决宣告,不服向二审法院上诉。法律依据: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