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请问:夫妻婚内期间女方父母还健在,她的父母把自己的房子赠予给子女,己公证,办理了过户证,并在公证书上注明给子女名下,没注明男方的名子或夫妻二字o请问子女离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现在女方父母还在是否有权收回?谢谢’

离婚
2019-05-19 19:55:50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办理房产赠予公证需要什么手续,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房屋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应订立书面的赠与合同,这份合同并不是签订之后就立即生效,而是必须等赠与人把赠与房屋实际交付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房屋后,房屋赠与的民事法律行为才完成,合同才算生效。房屋赠与同房屋买卖一样,都属于所有权的转移,按照《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的规定,应提交各项证明办理登记过户手续。  
    一、办理房产赠予公证需要什么手续  赠与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产权人将个人所有的财产,无偿地赠送给他人的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办理赠与公证,由赠与人住所地或赠与行为发生地公证处受理。赠与不动产的,也可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  
    1、办理赠与公证申情人应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1)赠与人的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护照、通行证复印件);  
    (2)赠与书;  
    (3)赠与物清单及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存单等;  
    (4)赠与物为共有财产的,应提供共有人同意将财产赠与他人的书面意见;  赠与物为集体所有的,应提交该集体组织成员同意赠与的书面意见;  赠与物为全民所有的,应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赠与的文件;  
    2、赠与书的主要内容:  
    (1)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  
    (2)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关系;  
    (3)赠与的理由;  
    (4)被赠与标的物的名称、数量和基本状况、座落地点;  
    (5)赠与人对赠与行为的意思表示;  
    (6)赠与人在赠与书上签名或盖章、签名日期。  
    二、房屋赠与过户的程序  
    1、房屋赠与人与受赠人订立房屋赠与的书面合同,即赠与书。根据规定,房屋赠与一定要采用书面形式。  
    2、房屋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凭房屋所有权证、赠与合同等材料,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3、办理公证。根据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房屋赠与必须办理公证手续。  
    4、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房屋赠与当事人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转移过户登记。  
    5、赠与人将房屋交付受赠人。这里的交付以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为准。如果未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但当事人之间订立了书面赠与合同,且赠与人已将房屋产权证原件交给受赠人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也应当认定赠与成立。
  • 已婚夫妻也可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只不过双方订立的协议内容只涉及各自的婚前财产,而不涉及婚后双方取得的财产。  如果已婚夫妻想要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就要取得配偶的完全同意和充分支持,这样才能顺利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因为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另有约定外,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由于双方结婚后,对财产的共同使用、消耗、经营,使个人财产很难与共有财产进行区分和认定,除非夫妻双方对所达成的协议均无异议,否则婚前财产公证只能是“与君无缘”了。
      但是我们建议,对男女双方来说,婚前财产公证最好能在双方结婚前就办理。因为还没有结婚的男女由于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各自的财产归属就比较容易界定,也不存在共同财产的问题。
    实践中就有当事人在婚前个人投资买房子,婚后(尤其是再婚后)多年才想把房子做个婚前财产公证,以便留给自己的孩子,由于配偶不同意,费了好多周折。因此,从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最佳时间上看,晚办不如早办,婚后再办不如婚前就办。
  • 对于房屋赠与过户的步骤为:赠与人与受赠人订立赠与书(关于房屋赠与的书面合同)——受赠人凭原房屋所有权证、赠与书,交纳契税,领取契证——办理公证——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赠与人将房屋交付受赠人。赠与过户税费主包括以下几种:
    1.营业税近亲属和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免征营业税,也就是说父母将房产过户给子女是不用缴纳营业税的。
    2.契税契税这一项是主要的费用支出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契税的计税依据:
    (二)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因此,受赠人需要全额缴纳契税,税率为3%。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四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前款所称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
    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入伍时实际年龄的差额。”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