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劳动者合同是否一入职就要签字,法律上有什么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9-28 15:20:3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劳动者入职就应该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从试用之日起就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入职必须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入职时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有什么作用?

    1.劳动合同的作用是确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合同确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确定了双方约定的工资。劳动合同规定,一方违约将承担相应的后果。员工在企业工作中受伤了该怎么办?这个时候签订劳动合同非常重要。如果他们在工作中受伤,他们不会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企业不同意赔偿,就必须先去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如果有劳动合同,就不需要确定劳动关系,从而避免了通过诉讼来确定劳动关系。


    2.劳动服务和合同聘用期间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认定此时存在劳动关系;在非全日制用工中,虽然法律规定此时无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如果双方明确签订一份法律依据:《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并明确约定双方为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此时就可以避免双方之间不必要的纠纷,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裁判机关避免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般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现在出去找工作,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双方权益。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把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这是因为劳动过程是非常复杂和千变万化的,不同行业和单位的合同工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国家法律法规只能规定共性问题,不可能规定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这就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