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工伤后复工调岗纠纷应该如何解决?

工伤索赔
2023-11-19 18:20:2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工伤复工后调岗降薪是否合理,要看是否有正当的理由。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但双方为此发生争议,应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其调岗调薪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在以下情形下,企业可以不经协商一致单方对劳动者调岗:劳动者不胜任工作;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 工伤期间由劳动者申请岗位调动,合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用人单位违法调动岗位,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经济补偿为基础支付双倍赔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关于工伤后单位调岗的规定:工伤后造成伤残,劳动者不能从事原来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调整职工的岗位,职工不同意调岗的,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这是《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规定的。
    如果职工不能胜任工作、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单位可单方对职工调岗。但双方若因此发生争议,单位应举证证明其调职降薪的合理性,如果不能举证证明,那么调岗调薪无效,双方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履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对于职工因公致残的等级不同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除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之外,还规定了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
    但对于七级到十级伤残的职工对安排工作没有具体规定。这需要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依约变更,一种是依法变更。
    因此,调岗也相应地包括依约调岗和依法调岗两种形式。依约调岗是调岗的一般原则、普遍情形,具体指企业调岗一般情况下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在以下情形下企业可以不经协商一致单方对劳动者调岗: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因此发生工伤后,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但双方为此发生争议,应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其调职降薪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企业应该通过制定完善而有效的规章制度或考核标准作为衡量的根据。
    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其调职降薪具有充分合理性的,调岗调薪无效,双方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履行。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