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法典不当得利规定是怎样的?

个人税收筹划
2023-11-28 11:04: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一、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1、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
    (1)不当得利的概念。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2)不当得利的分类有哪些;不当得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是依据不当得利是否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将其分为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
    (3)不当得利管辖地;
    (4)不当得利举证责任;
    (5)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二、不当得利有哪些构成要件
    1、一方面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2、他方受有损失;
    3、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是事实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是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
    因此,不当得利是事实行为,通过法律的规定就可以引起不当得利的后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