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他于2015年加入该公司,此后一直在工作。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他没有签署合同或支付保险。我现在可以要求双倍工资和补充保险吗?

2019-11-21 18:57:5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不续签劳动合同,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吗?   根据相关规定, 用人单位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继续工作,此时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的起算点为劳动合同期满的次日,截止点为双方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二、针对主张双倍工资怎样举证?   劳动者可以搜集以下证据:原已到期的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银行代付工资记录明细、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工作证”、“工服”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据;经用人单位审批的“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录音等视听资料;用人单位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相关知识链接:   单位及时续约可降低法律风险   用人单位需要注意,如果劳动者拒绝再次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单位应当在原合同期满之日起一个月内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一旦超过这个时限,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单位即将面临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   此外,在目前一些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含有这样的条款:“因公司原因未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视为自动续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设计了“自动续期条款”,且此条款经过劳动者签字确认,那么这个条款是否有效呢?   如果条款中没有设置其他的障碍,也没有损害劳动者的权益,可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了一致的意思表示,即是有效的。用人单位可通过这个条款来降低法律风险,如果此时劳动者再主张双倍工资,就很难得到支持。
  • 补保险涉及的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社保补缴办理流程

    各地区,不同的补缴时间,办理流程可能存在不同,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1、通过北京市网上申报系统(数字证书)查询,核实个人缴费信息(查询需补缴月份、缴费基数及缴费人员类别),确认补缴人员为正常缴费状态。
    2、录入企业版软件:
    ①生成个人补缴信息报盘文件;
    ②打印《北京市社会保险费补缴明细表》一式两份加盖公章;
    ③打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缴情况表》一式两份加盖单位公章;
    3、根据补缴月份的不同:
    ①申报补缴2011年6月30日(含)以前的及外地人员补缴5年以上的,先去养老保险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审批,然后网上预约取号;
    ②申报补缴2011年7月1日(含)以后的,且补缴近三个月以前的,需单位携补缴材料到业务核查科进行核查(办理时限为20个工作日),然后网上预约取号;
      ③补缴近三个月内的,直接网上预约取号;
    4、中心及各分中心业务受理柜台办理;
    5、财务柜台缴费(当日缴费有效)。
  • 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位只能做2个月的补交,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只好通过一些代理机构来操作。  补交的办理流程  
    一、所要补交的信息  
    1、身份证号码  
    2、姓名  
    3、有社保卡的需要社保卡的电脑号  
    4、需要补交的时间段  
    5、时间为当天成功补交(每月1-15号)  
    二、办理社保卡  
    1、办理社保卡用的相片回执单,在打清单时,交付我工作人员  
    2、由办理本人取卡,社保局受理费用20元  
    3、由我处带取卡,本处将收取费用50元  
    4、时间为一个月  
    三、收费流程  
    1、扣款成功后,由本处人员,与你一起到社保局打印社保清单  
    2、双方共同对致社保清单产生的费用  
    3、个人+公司+滞纳金+手续费  缴费标准:以1000元工资为例子  
    1、(综合医疗是以深圳户籍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工资为基数)  基本养老:1000*(公司10%+个人8%)=180元  综合医疗:1940*(公司
    4.5%+个人2%)=
    126.1元  工伤保险:1000*
    0.25%=
    2.5元(公司)  失业残保金保险:3233*
    0.4%=
    12.93元(公司)  生育保险:1940*
    0.5%=
    9.7元(公司)  总的费用累计共:
    331.23元  
    2、(住院医疗是以市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  基本养老:1000*(公司10%+个人8%)=180元  住院医疗:3233*(公司
    0.5%+个人
    0.2%)=
    22.63元  工伤保险:1000*
    0.25%=
    2.5元(公司)  生育险:3222*
    0.02%=
    6.47元(公司)  失业残保金保险:3233*
    0.4%=
    12.93元(公司)  总的费用累计共:
    224.53元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