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协议的死亡,配偶没有签字,赔偿可以得到吗?

2020-03-23 07:29:30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不履行义务的,受伤职工应当按照工伤保险待遇程序办理。
      工伤保险待遇办理程序如下:工伤(亡)认定——确定赔偿数额——执行。
      具体流程如下:
      
    1、申请工伤(亡)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申请劳动仲裁,确定赔偿数额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3、用人单位未按仲裁决定支付费用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 工亡赔偿金分为三个部分:
    (1)丧葬补助金 这部分是给亡者用作丧葬费的,不用来分配
    (2)供养亲属抚恤金 这是由单位按照规定,给亡者生前需要供养的家庭成员发的 可以是按月支付,也可以一次性付清 这部分也可以很明确地分配
    (3)一次性伤亡补助金 这部分由亡者的法定继承人平均分配 在你们的关系中,也就是由子女、父母和妻子平均分配。弟弟无权分配
  • 如果该赔偿协议是在劳动者已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前提下签订的,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的,应当认定协议有效。
    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也可以协商解决。
    ”法律并没有强行限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工伤赔偿待遇协商解决。况且,在已经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情况下,劳动者对自己能够获得的利益是有所认识。双方进行协商的过程,是各自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博弈的过程,对预期的风险都应当有预判能力。
    因此,只要工伤赔偿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劳动者又不能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在签订协议时采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手段的,应当认定该协议有效。
  • 非强迫、且明显不公的私了协议是有效的,签订协议时应当注明总赔偿金额、具体领取赔偿金额的日期,且尽量不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分期付款这样的协议,分期付款很可能导致伤者职工后一部分赔偿金难以领取到,或者领取的成本很高。
    最好有双方的见证人、视频录制或者语言录制,尽量的保存协议签订前后的证明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