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留置通知书是什么意思

2021-05-17 10: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债成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为保障债权人利益,债权人可以给债务人发留置通知书。那么留置通知书是什么意思?财产留置通知书怎么写?留置权适用条件有哪些?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留置通知书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留置通知书是什么意思

一、留置通知书是什么意思

财产留置通知书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将依双方签订合同中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予以留詈的法律文书,制作文书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留置是留置权人依据合同的约定取得的一项权利,债权人因合同关系占有债务人财产的,如果债务人到期不履行义务的,债权人可以将相应的财物留置,并对债务人进行催告。经催告,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仍不履行义务,债权人依法将留置的财产物品以合理的价格变卖,并以变卖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财产留置通知书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进行催告的一种形式。

二、财产留置通知书

(一)制作要点

1.说明财产留置的原因。

2.写明留置财产的名称、数额、特征及所在位置。

3.明确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期限,应根据双方签订的书面合同,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87条的规定,为债务人保留两个月以上期限来履行合同中的义务。

(二)格式

(单位名称或姓名):

我方与你方于 年 月 日依法订立 合同,我方已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但你方 。为此,依据 的规定,决定将你方在我方的 财产予以留置。请你方在 期限内将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履行完毕,否则,我方将变卖所留置的财产。

特此通知。

(债权人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三、留置权适用条件

第一,债权已届满清偿期

只有当留置权所担保的主债权的清偿期限已经届满,留置权才初步具备了适用条件。

第二,必须履行一定的程序

留置权不同于其他担保物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其发生二次效力,当债权清偿期限届满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留置权仅产生留置的效力,即权利人有权留置标的物,但尚不发生优先受偿效力。也就是说,留置权人不能立即将留置权进行变价并优先受偿,而必须再履行一定的程序方能真正实现留置权。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该程序分为以下两种: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主债权合同中约定,当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经过这一宽限期,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则债权人可以不经通知,直接行使留置权

(二)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合同中未约定宽限期的,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并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债务人逾期仍不履行债务的,留置权人方可实现留置权,将留置物变价并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如果债权人没有履行通知义务而直接变价处分留置物的,应当对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规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的原因在于:留置权是依法产生的担保物权,本已对债权人极为有利,为了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在债权人处分留置物的问题上就应当采取较为慎重的态度,给债务人留有较为充分的偿还债务的期限。但是,该期限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所谓债权人的“通知”虽然从理论上采取书面或言词均可,但是实践中仍应当尽量采取书面形式,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债权人在留置了债务人的财产并确定了两个月以上的期限内,如果无法通知债务人履行债务,例如,债务人下落不明等,此时是否在债权人确定的期限届满后,债权人即可实现留置权?我们认为,此时应当规定宽限期的最高期限,以免债权人长期的占有留置物而支出过多的保管费用。而且如果留置权长期存在,债权人不能对此予以使用收益而导致留置物的长期闲置,违背了物尽其用的原则,尤其重要的是,此等长期占有可能会危害到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故此显然不具有社会妥当性。至于此最高期限的确定,可以2年为宜。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千奇百态的事情总会存在,因此适用单一的规则可能无法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民法典》规定的“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的可操作性较强,即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如蔬菜等之上成立的留置权在实现时不必满足经过两个月以上的债务人偿还债权的宽限期的限制,而直接变卖受偿或者提存。

在实现其留置权时,即在债权人或者债务人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的权利及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考市场价格。

留置通知书主要是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当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发留置通知书去催告债务人履行债务。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留置通知书是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