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让需遵循的原则

2021-01-21 16: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有时候在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之间也会出现需要转让抵押财产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会会进行协商,那么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让需遵循的原则?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具体内容吧。
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让需遵循的原则

一、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让需遵循的原则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但不需要经过抵押权人的同意。

1、抵押人转让财产的权利。根据民法典四百零六条,如合同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抵押人可以在抵押期间转让抵押财产,且抵押权不受转让行为的影响。

2、抵押人转让财产通知的义务。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财产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虽然抵押人在抵押期间可以转让抵押财产,但为了保护抵押权人的切身利益,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法律要求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3、抵押权人的要求提前清偿的权利。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财产,应通知抵押权人,如抵押权人认为转让行为可能损害自己的抵押权的,可以要求抵押人将转让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

二、何为对抵押权人利益的保护

1、抵押权其基本的法律意义在于,为债权人在其原有的债权请求权之外又增加了一项物权请求权,债权人依据其债权,可以向债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请求权,这就是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权;而设立抵押权,又给债权人增加了一项请求项,即支配设置抵押的标的物、并从对抵押标的的买价中优先实现其权利的物权请求权。

2、这样,债权人享有双重请求权,其债权的实现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抵押权是担保物权的最理想形态,因为债务人就抵押标的物有占有权及利用权,得以其收益充作债务之清偿资金,而抵押权人无须自己直接为抵押物利用之不便,而得依其价值之担保,促进债务人履行债务,企业可以其设备作担保(财团抵押),从而融通资金,抵押权人也可作利息的形式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诱导企业投资。

3、鉴于抵押权的重要性,各国担保法律均对抵押担保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其中对抵押权人利益保护的规定更是重中之重。那么,何为对抵押权人利益的保护呢?我们认为,对抵押权人利益的保护分为两种情况而言。

三、抵押物折价的内容

如果在抵押合同订立时,双方当事人约定抵押物的归抵押权人所有,则属于流质合同,为法律所禁止。从罗马法以来,世界各国的立法例基本禁止流质合同。我国法律也禁止流质合同。流质合同无效并不影响抵押权合同其他部分的内容和抵押权的效力。

债权人通过抵押财产的折价取得抵押财产的所有权,应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债权清偿期届满而债务人未履行清偿义务。

二是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以折价方式取得抵押财产的所有权。

以折价方式实现抵押权应根据市场价值确定抵押物的价值数额,折价不得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所谓其他人,指的是抵押人的其他债权人,包括同一抵押物之上的后顺位抵押权人和普通债权人。如果折价协议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其他债权人可依法请求法院撤销该折价行为。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让需遵循的原则的具体内容,阅读文章得知只要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没有特别约定的话,抵押人是可以转让抵押财产的,转让财产要遵循通知义务,当然抵押权人也是就可以要求提前清偿的原则。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让应遵循的原则。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