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类型

2021-10-10 10: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现在土地的价值越来越高,在农村,很多的冲突和纠纷都来自于土地的纠纷,比如土地的界限、性质、归属等,解决这种纠纷的最好办法就是拿出相应的土地证来解决。那么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类型?以下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类型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类型

  1.无书面土地流转合同的纠纷案件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但现实中,承包土地流转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双方当事人大多以口头约定形式转包、出租、互换或代耕土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当事人要求收回转包、出租、互换或代耕的土地,就涉及口头约定该如何认定的问题。对此,实践中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双方当事人未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其转包、出租、互换或代耕关系依法不成立或应认定口头约定无效。

  2.土地流转未报备案的纠纷案件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但现实中,由于农村土地承包人法律知识相对欠缺,加之受农村习惯的影响,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往往未报发包方备案,由此,实践中出现发包方或互换一方当事人仅以土地流转未报备案为由,请求确认土地流转合同无效的纠纷案件。

  3.土地互换期限约定不明的纠纷案件

  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纠纷中,土地流转未约定期限案件的处理,因其流转的方式不同,具体合同期限的认定也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其一,承包土地采取转包、出租或代耕方式流转未约定流转期限的,实践中争议较小。

  二、集体企业职工退休后是否享有所有权

  集体企业的特点:我国集体企业,即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它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它在一个集体范围内,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只局限于一个集体的经济内部,而不能扩展到全社会,这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同全民所有制经济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与全民企业或国有企业相比照,集体企业有下列特点:集体企业无论它处在那个行业,都应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或经济实体。一个集体企业的全体成员应是这一个企业财产的共同所有者和经营者。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应属于他们。集体企业作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在其经营管理方面应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集体企业的收入不由国家分配,而应由集体企业自己决定分配方案。集体企业除按章纳税,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由国家集中支配外,其余的收入,用来增加集体企业成员的福利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步骤

  1.申请:由村民向本辖区内国土资源所(或国土资源分局)提出书面申请;

  2.权属审核:各国土资源所(分局)进行土地登记资料的初审,县国土资源局审核;经审核无异议的,以国土资源局名义发布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7日;公告到期后,统一报请县人民政府审批;

  3.注册登记:填写《土地登记卡》和《共用宗土地登记卡目录》,填写《土地归户卡》,组装《土地登记簿》,并进行材料归档;

  4.颁发证书。

  以上就是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类型的相关内容,根据有关规定集体土地之所以会有争议很多是因为界限不明确导致的,如果发生了土地的争议,不能用暴力解决,必要时要相关部门介入调解。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