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债权与物权的包含什么

2021-11-12 17: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遍知道,在财产权体系中,物权与债权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很多人对物权和债权的认知不够清楚,不知道物权和债权的含义和内容,那么债权与物权的包含什么?以下由找法网编辑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债权与物权的包含什么

一、债权与物权的包含什么

物权包括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指的都是物权的所有人对物所享有的权力。物权包括:

(1)自物权与他物权

(2)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3)主物权与从物权

(4)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5)有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

(6)民法上的物权(普通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物权

(7)本权与占有

(8) 意定物权和法定物权

债权指的是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请求返还借款的权利。债权包括:

1、以债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债的当事人双方各为一人的,为单一之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或以上的,为多数人之债。多数人之债又可根据主体间的关系,分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或根据债权、债务能否在主体间分割,分为可分之债与不可分之债。

2、以债的标的为标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据债的标的有无选择性,分为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一种是依据债成立时,实际的是否特定化,分为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3、以债的执行力为标准,可分为自然之债和受强制力保护之债。

4、以债与债之间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主债和从债。主债是从债产生、存在的前提,没有主债便没有从债,主债消灭,从债也随之消灭。但从债的效力,对主债不产生任何影响。

二、物权和债券的区别

1、行使权利的条件不同。债权为请求权,债权人只有通过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才能实现自己的特定利益。而物权为支配权,物权人无须借助于他人的意思和行为,即可行使权利,并实现自己的利益。

2、设定的方式不同。除了法定之债外,合同之债的设定采任意主义。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即可依自己的自由意思,任意设定债权。而物权的设定采法定主义,除法律有规定者外,不许当事人自行创设,也不许变更物权的内容。

3、权利的性质不同。债权为相对权,物权为绝对权。

4、权利的客体不同。债权的客体为给付,即债务人的特定行为;而物权的客体只能是物。

5、权利的效力不同。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则具有相容性;物权与债权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之上时,物权具有优先效力;物权具有追及性,而债权则无。

6、时效性不同。债权具有时限性,物权则无。

7、转让限制的不同。债权的转让有一定的限制,而物权的转让一般是没有限制。

三、实现债权的途径都有哪些

1、申请支付令

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1)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2)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巧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巧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支付令的特点是,债权人只需向人民法院提出发布支付令的申请,无需起诉;人民法院对于申请支付令的案件,无需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同时,人民法院对申请支付令的案件只做形式审查,省去了通常诉讼中的审理前准备和开庭审理阶段,简化了诉讼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

2、办理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公证

公证处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认为无疑义的,可以在该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这就是说,对经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债权文书经过公证以后,义务人明确了自己的违约责任和不履行义务的后果,一般也会自觉履行义务的。否则,申请人可以持经过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债权文书必须经过公证;债权文书以给付一定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债权文书中有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应受强制执行的说明。

3、请求人民调解

目前,兵团的团场、农牧连队、城镇社区居委会和企业都设立了人民调解组织,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的一项优势。因此,通过人民调解方式也可以解决债务纠纷。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物权包括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指的都是物权的所有人对物所享有的权力,债权指的是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请求返还借款的权利。以上便是找法网编辑为您找到的债权与物权的包含什么的相关内容。如果有其它的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