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例外是什么

2022-02-23 12: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善意的第三人支付了合理对价,并完成了交付或登记。而法律规定遗失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那么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例外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例外是什么

  一、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例外是什么

  我国民法典不承认遗失物的善意取得。

  具体来说: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311条的规定,在遗失物被转让的情形中,原权利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主张遗失物的还返的请求,而受让人都不得援用善意取得进行抗辩,即使在两年期间过后,受让人也不能用善意取得进行抗辩,而只能用除斥期间已过权利消灭进行抗辩。而受让人只能在法定特殊情况下向原权利人主张费用偿返请求权。这种观点也赞同在两年期间内遗失物归原权利人所有,只是在这两年期间过后,才失去了权利,由善意人取得所有权,其原因是遗失物并非是善意取得标的物,因为遗失物属于占有脱离物而不是占有委托物,占有脱离物不是基于所有权人的意思而获得的占有,而占有委托物是基于所有权人的意思而获得的,其带有信赖的因素在里面,这二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遗失物的善意取得是不同于典型的善意取得,该遗失物的善意取得不仅要符合善意取得的一般构成要件而且还要符合特殊要件。

  首先,应符合民法典第311条的规定,

  第一标的物为动产或不动产,由于遗失物不包含不动产,所以只要符合动产这条件就可以了。

  第二转让人无权处分,如果转让人具有处分权,受让人可以通过继受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就不存在善意取得的问题。

  第三,基于有偿的法律行为而受让,必须依据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等,可以发生善意取得,且为有偿。

  第四受让人受让财产时是善意,民法上的善意指不知情,即在受让与无权处分人进行民事行为的当时,第三人不知道对方对标的物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为即时取得,因此善意取得准时点原则上应以法律行为发生时为准,至于事后知情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

  第五转让的产出已完成交付或登记,对于不动产依法登记的应当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对于动产应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此处的交付包括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与占有改定,未完成交付或者登记的受让人不得主张标的物所有权,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还必须具备民法典第312条的特定规定条件受让人要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还必须要在遗失物人直接向无权处分人请求赔偿,或者遗失物人在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没有行使权利此时该权利消灭,回复期间届满,请求权消灭,遗失物所有权才最终归受让人。

  第二种情况是受有偿回复期间和购物场所的双重限制。

  遗失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但这里存在向无权分人追偿不能,这实际上等于变相承认善意受让人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只是善意取得标的物是建立在遗失物的对价上。另外如果原权利人不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也可以直接请求无权处分人赔偿,那么这样受让人就取得与物的所有权。无论何种情况都证明通过向拍卖机构或有经营资格的法定方式购的遗失物,可以有条件适用善意取得。

  当我们拾取到物品时,我们就有义务对遗失物进行归还,如果看到失主消息或者是找到失主的话,我们是一定要进行归还的,这些也是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当然,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例外情况也是存在的,具体的话要根据相关的情况来决定问题。

  二、埋藏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是否成立

  埋藏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是成立的,在我国,埋藏物归国家所有,其交易不满足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转让人基于真权利人意思表示合法占有标的物条件。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三、遗失物为什么不适用善意取得

  因为遗失物是指物的所有人在没有丢弃该物的意思的情况下,使该物与其人身相分离,此时的物并非是无主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善意取得制度,对于物的所有人是显失公平的。

  所以,通过上文可知,我国法律规定了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以上是找法网编辑对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例外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不懂如何起诉,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他们会给您提供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