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质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022-04-08 13: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质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质权的特征和属性是什么?相信大家对此是有疑问的,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下,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相关法律知识,让我们带着疑问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质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质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质权具有从属性

  质权是以担保债权实现为目的的权利,与其所担保的债权形成主从关系。被担保的债权为主权利,质权为从权利,质权具有从属性。质权的从属性,又被称为附属性和伴随性,质权以主债权的有效存在为存在前提,在主债权无效或因其他原因不存在时,质权也就不能存在。主债权转让时,质权也应随之而转移,质权不能脱离债权而单独让与。主债权消灭,质权也当然随之消灭。

  (二)质权具有不可分性

  质权与抵押权一样地具有不可分性,即质物的全部价值担保债权的全部。质权的效力及于质权标的全部,即使债权部分受清偿也不受影响。

  (三)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

  质权的物上代位性表现在质物发生毁损、灭失或者在其价值形态发生改变时,质权的效力及于质物的代位物上。,“质权因质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出质财产。”

  (四)质权具有优先受偿性

  质权虽由质权人占有质物,于债务履行前有留置的效力。但质权的根本效力不在于留置,而在于以质物的价值优先受偿。

  质权的分类:

  根据质物的类别,可将质权分为动产质权、不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一)动产质权,是指以动产为标的物的质权。因为动产是以占有为公示方法的,多数动产并无登记或注册制度,因而以动产作担保的,应采用设定质权的方式。在各国的立法上动产质权是质权的一般类型,我国《民法典》中也将动产质权规定为质权的主要形态,并设有专节进行规定。

  (二)不动产质权,是指以不动产为标的的质权。不动产质权在古代普遍存在,因为其是农业经济的产物,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其缺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逐渐为社会所淘汰。但是目前在日 本的法律中还存在不动产质权的规定,绝大多数的国家已经不承认不动产质权。

  我国《民法典》不承认不动产质权,以不动产提供担保的只能设定抵押权。

  (三)权利质权,是指以债权或其他财产权利为标的物的质权。权利质权在目前的各国法律中都得到了普遍认可,我国《民法典》中也设有专节加以规定。

  质押所标地的务一般指的是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质押不能够以不动产来进行质押,一般来说只有抵押才能够以不动产来进行抵押。不动产一般指的是类似于房产等财务。

  二、质权的分类和特征

  分类:

  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动产质权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

  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以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押财产。出质人也可以将法律规定可以转让的股权、仓单、提单等财产权利出质,这时质权称为权利质权。

  特征:

  作为担保物权的一种,质权也具有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和物上请求权。质权独有的特征是:

  (一)质权的标的物只能是动产和权利,而不能是不动产。

  (二)质权是以债权人占有质物为要件的担保物权。质权以出质人移交质押的财产占有为成立要件,也以债权人占有质押财产为存续要件,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质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质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三、质权的特征和属性

  质权的特征:

  (一)质权的标的物只能是动产和权利,而不能是不动产。

  (二)质权是以债权人占有质物为要件的担保物权。质权以出质人移交质押的财产占有为成立要件,也以债权人占有质押财产为存续要件,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质权的属性:

  (一)质权的从属性。质权的从属性是指质权从属于其所担保的债权。质权随主债权的转移而转移,不能与主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质权随主债权的消灭而消灭。

  (二)质权的不可分性。质权的不可分性是指质权与抵押权一样具有不可分性,即质物的全部价值担保债权的全部。质权的效力及于质权标的的全部,即使债权部分受到清偿也不受影响。

  (三)质权的物上代位性。质权的物上代位性是指是指质权的效力及于质权标的的代位物上。

  (四)质权的优先受偿性。质权的优先受偿性是指质权人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以质权标的的价值优先受偿其受质权担保的债权。

  以上是找法网编辑对质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的介绍,希望小编的解答能帮助到您。为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可以联系我们找法网平台的专业律师,找法网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