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事活动有哪些

2021-01-18 16: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从事民事活动主体的人群来讲,要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民法典是属于约束民事活动的基础法律之一,所以在从事民事活动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遵守相关的原则。那么民事活动有哪些?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民事活动有哪些

  一、民事活动有哪些

  民事活动是民事主体所实施的一切行为的总和,包括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事实行为是行为人不以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但依法能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主要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拾得遗失物等等。

  二、民法典中的民事活动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三、民事纠纷处理程序

  首先到基层法院立案庭立案。然后定开庭日期送达传票。然后开庭,现在法院都是以调解为主,因为调解是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这样有助于社会稳定,调解不成的就只能判决了。判决不服的上诉,上诉到中院打二审了。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其解决机制有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民事活动中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平等、自愿、遵纪守法、保护生态环境等。其实,只要是正常的民事活动,我国政府都是支持的。另外,如果大家在参与民事活动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纠纷的话,一定要理智解决。

  以上就是关于民事活动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对于民事主体来讲,在从事民事活动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方法和相关的程序,避免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对此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建议可以咨询一下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