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监护人怎样是算丧失监护能力

2021-10-10 1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为了更好的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在发生监护人争议的相关政府组织和法院会根据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综合考虑监护人的监护能力,那么什么情况下监护人会丧失监护能力。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监护人怎样是算丧失监护能力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监护人怎样是算丧失监护能力

一、监护人怎样是算丧失监护能力

认定监护人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二、监护人的概念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监护人应具有监护能力,符合法定资格,并克尽监护职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没有相应的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三、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需要综合来看,但是一旦发生在监护人的监护下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收到侵犯时,监护人就丧失监护权。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监护人怎样是算丧失监护能力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抑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