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事欺诈行为的后果

2022-01-23 16: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需要当事人之间真实的意思表示,若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是以虚假的意思表示作出民事法律行为,则该行为自始无效,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地介绍民事欺诈行为的后果。
民事欺诈行为的后果

  一、民事欺诈行为的后果

  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民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欺诈的一方须出于故意,或者是以欺诈为手段引诱对方当事人与其订立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是订立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本身就是欺诈。

  (二)欺诈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的行为,包括:行为人故意捏造事实,虚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上当受骗;行为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不将真实情况告知对方当事人,使对方当事人上当受骗,与其订立合同。

  (三)受欺诈一方是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另一方当事人受行为人的欺诈,而使自己陷入错误的认识之中,由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与行为人订立民事法律行为。

  三、第三人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实施欺诈行为的欺诈行为人,是民事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

  2、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是对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的一方进行,而不是对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双方进行欺诈。

  3、受欺诈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受第三人的欺诈,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对方当事人实施了民事法律行为。

  4、尽管第三人不是对受欺诈热的对方当事人实施的欺诈行为,但是对方当事人在与受欺诈一方当事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可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的欺诈行为,但是也可能不知道这种欺诈行为。

  综上所述,不具有真实的意思表示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当然无效,若一方发现受到欺诈的,可以自发现之日起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若对方不同意的可以申请司法介入。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民事欺诈行为的后果内容。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