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员工犯错有时效性吗

2022-01-24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员工犯错触犯的是劳动法,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处罚犯错的员工需要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同时必须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可以超过一定的期限。那么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员工犯错有时效性吗的相关内容。
员工犯错有时效性吗

一、员工犯错有时效性吗

《劳动合同法》 39条第2项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

但是,劳动者出现违纪行为后,用人单位应当在多久时间内予以处理呢? 已经废止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20条曾规定:

“审批职工处分的时间,从证实职工犯错误之日起,开除处分不得超过5个月,其他处分不得超过3个月。 职工受到行政处分、

经济处罚或者被除名,企业应当书面通知本人,并且记入本人档案。”按照这一规定,

劳动者违纪并经调查核实后,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证实劳动者犯错误之日后5个月内进行处分;做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等一般性处分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证实劳动者犯错误后3个月内实施处理。用人单位一旦逾期处理违纪职工,将面临败诉的风险。

二、诉讼时效要件是什么

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一)须有请求权的存在

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二)行使权利的事实。

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三、诉讼时效的分类

(一)一般诉讼时效

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3年。

(二)特别诉讼时效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员工犯错有时效性吗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综上所述,员工犯错如果处罚错了的话,这个时候提起诉讼具有时效的限制。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的,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