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

2022-04-15 15: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按照法律的规定,我们知道,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签订合同后,需要按照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那么合同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同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合同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几类特殊的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协议和合同的区别

  协议和合同的区别:合同是协议的一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而协议包括具有隶属关系的当事人订立的协议,也包括除民事法律关系外,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其他法律关系的协议。

  三、债务转让协议

  编号:(XX)XX字第XX号

  新债务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___

  住所(地址):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

  债权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_____

  住所(地址):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

  原债务人(以下称丙方):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址):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

  为妥善解决乙、丙双方的债权债务问题,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依法达成如下债务转移协议,以资信守:

  一、甲乙丙三方一致确认:截至本协议签署之日,丙方拖欠乙方共计__________元人民币。

  二、甲乙丙三方一致同意,丙方将支付给乙方共计元人民币的全部付款义务转移给甲方,由甲方于2006年__月__日前向乙方支付共计____________元人民币。

  三、甲方承诺:

  1、将如期履行付款义务,如果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按时履行付款义务,每迟延一天,按照未付金额的每日千分之_____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2、甲方与丙方或任何第三方的其他任何协议或债权债务均与本协议无关。本协议生效后,甲方不应以其与丙方之间、与任何第三方之间的任何其他协议或债权债务的无效、撤销或解除为由,拒绝履行本协议约定的向乙方支付本协议约定款项的义务。

  3、甲方不得以丙方的任何过错为由,拒绝履行本协议约定的向乙方付款的义务。

  4、其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务已经获得其内部相关权力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四、本协议生效后,乙方不再向丙方主张债权,如果甲方履行义务,乙方应向甲方出具抬头为甲方全称的发票(_________) 。

  五、如本协议无效或被撤销,则丙方仍继续按原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履行义务。

  六、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一切诉讼,均由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七、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加盖公章并由三方法定代表人或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后生效。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理。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新债务人:(公章)

  债权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原债务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____年____月___日

  附件:

  1、相关合同、协议 件共___页____份;

  2、结算单;

  3、甲方授权代理人委托书;

  4、甲方的营业执照等证照复印件;

  5、乙方相关财务信息。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同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相信您已经知道合同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