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

2021-03-29 13: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诉讼时效中止,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因为如果出现了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暂停诉讼,在中止诉讼时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来对诉讼时效进行相应的处理。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

  (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

  (2)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

  (3)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故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种:1.权利人提起诉讼;2.权利人在诉讼外向义务人提出权利要;3.义务人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民法典》(2021.1.1生效)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有以下条件:

  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始产生中止诉讼时效的效力。

  3.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为此,民法把时效中止视为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阻碍。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关系到案件的一个诉讼,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有何区别
诉讼时效中止 9999人浏览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有何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区别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断 9999人浏览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区别有哪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