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怎么界定

2022-09-21 12: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界定是前者包括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或者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不合乎法律等,后者在于若是存在欺骗、强迫等导致合同的订立,可以进行撤销。
民法典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怎么界定

  一、民法典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怎么界定

  民法典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界定如下:

  民法典无效合同需要符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无效;法律其他规定。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需要符合:违反法律规定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签订的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二、可撤销合同有什么特点

  可撤销合同有以下特点:

  1.订立合同时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

  2.在提出变更或撤销前。合同已经成立,但因欠缺某些对社会,对他人无影响的有效要件,找法网提醒您,如果当事人无异议,则可以正常履行,视为有效合同。

  3.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一方对合同的变更或撤销有选择权。

  三、民法典中可撤销合同各包括哪些

  可撤销合同各包括以下这些: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