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怎样才算侵犯企业名誉权以及侵犯他人名誉权立案标准

2022-06-13 09: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属于侵犯企业名誉权的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的行为违法法律规定、存在损害后果、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侵犯名誉权的立案标准就是行为人客观上有损害事实、主观上有过错、被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人、给他人名誉造成严重损害后果。
怎样才算侵犯企业名誉权以及侵犯他人名誉权立案标准

  一、怎样才算侵犯企业名誉权

  企业是属于民事主体,属于侵犯企业名誉权的有: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的。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2.行为人行为违法。

  3.存在损害后果。如公民因加害人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后果。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

  二、侵犯他人名誉权立案标准

  侵害他人誉权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找法网提醒您,某人的名誉仅仅指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而不是该人对其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

  三、侵犯公司名誉权要怎么确定被告

  要怎么确定被告,主要认定是否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