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应诉

劳动仲裁
2022-12-13 09:24:3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要派专人进行应诉,积极主动应对诉讼,撰写答辩状,同时向法院提交相关的可以证明自身所做出的的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以及规范性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
    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 行政诉讼中的被告需采取下列应诉的方式:
    1、行政机关在接到起诉状副本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和答辩状等其他规范性文件;
    2、行政机关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承担举证责任;
    3、行政机关应该按时出庭应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应诉的,首先应当准备好与原告的起诉状相对应的答辩状。其次应当准备好应当提交的证据材料以及证明自身作出的行政行为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以供人民法院进行合法性的全面审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