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详情

龚**与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九村民小组、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十村民小组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审理经过

原告龚**与被告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九村民小组(以下简称“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十村民小组(以下简称“塘后村第十村民小组”)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3月2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蔡**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龚**的委托代理人蔡**、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和被告塘后村第十村民小组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李**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

原告龚**诉称,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梧园自然村隶属于塘后行政村,由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和被告塘后村第十村民小组组成。原告是石狮市宝盖**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时也是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成员。2013年2月6日,石狮市**民委员会与石狮市国土资源局、石狮市宝盖镇人民政府签订《宝盖镇塘后村征收土地协议书》征用了梧园自然村集体土地。在分配征地补偿费过程中,经石狮市**民委员会组织主持讨论形成梧园自然村的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并予以公布。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经两被告户代表共同表决,其中第一项内容为旧人口按0.8亩/人,新人口按0.35亩/人,剩余部分按全村现有常住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方案第一项以赞成74票,反对10票,弃权4票通过。2013年8月24日梧园自然村通过公示了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新人口分配土地名单,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现有人口分配土地名单。2013年8月29日石狮市**民委员会发布通告,旧人口按每人0.8亩分配,新人口按每人0.35亩分配,现有常住人口按每人0.2亩分配,征地补偿费按每亩人民币300000元计算。原告自1963年8月7日出生后就落户于塘后村梧园自然村至今。按照两被告对旧人口、新人口、现有常住人口的划分方法界定,落户于梧园自然村但又未分得土地(承包土地)的村民属于新人口。原告没有承包土地但又落户于梧园自然村,属于新人口。按照两被告票决的分配方案,原告应得到新人口0.35亩及现有常住人口0.2亩的分配份额;按照每亩人民币300000元的计算标准,两被告应向原告支付征地补偿费人民币165000元,但两被告在分配征地补偿费时却将原告排除在新人口与现有人口之外,不支付原告相应的征地补偿费。综上,原告是塘后村梧园自然村、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与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同等享有征地补偿费的权利,因此请求:1、判决原告享有参与分配石狮市**民委员会第九村民小组集体土地被征收的征地补偿费的权益;2、判决两被告共同支付原告征地补偿费人民币165000元并支付自起诉之日起至还款之日止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3、判决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辩称

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塘后村第十村民小组辩称,一、两被告在政府征地后,自行成立了三资管理小组,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依民主议定在村民小组这一自治主体范围内自行决定分配对象和征地补偿费用分配标准既未违法,也未侵害到小组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两被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自行在村民小组范围内进行排查并根据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公示了分配人员名单。针对原告的分配方案,是在程序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得出的,并不存在所谓的侵权问题。二、原告的户籍虽登记于石狮市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辖区内,但其常住人口登记卡上登记的婚姻状况为“已婚”。原告出生时间为1963年8月7日,年龄为52岁,在梧园自然村实行土地承包前,其就已出嫁,并未承包到土地。原告自结婚后已经长期脱离了梧园自然村这一集体经济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也不存在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因此,原告非梧园自然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和具有梧园**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其他村民同等享有基于承包地被政府征收后产生的征地补偿安置权益。综上,两被告并未侵犯原告的任何权利,请求驳回原告的起诉或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查明

经审理查明,石狮市宝盖镇梧园自然村隶属于石狮市宝盖镇塘后行政村(即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由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和被告塘后村第十村民小组两个村民小组组成。原告龚**出生于1963年8月7日,其户籍登记在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的辖区内。1981年,原告龚**与其前夫粘**按风俗举行婚礼同居生活,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属事实婚姻。婚后共同生育了长子粘**、长女粘淑女、次子粘清海。1993年6月21日,原告龚**的前夫粘**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1993年9月5日,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作出(1993)晋**初字第061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准予粘**与龚**离婚;婚生子女粘**、粘淑女、粘清海由粘**抚养、教育。上述民事判决书已于1993年12月8日发生法律效力。2013年2月6日,石狮市国土资源局、石狮市宝盖镇人民政府与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共同签订一份《宝盖镇塘后村征收土地协议书》,协议约定石狮市国土资源局、石狮市宝盖镇人民政府因石狮市梧园片区改造建设需要,征用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集体土地870.099亩(含与前坑村争议地38.8125亩),其中塘后自然村370.099亩,梧园自然村500亩;梧园自然村村庄范围的集体建设用地35.745亩包括在上述征地面积范围内,但该范围已根据《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狮市梧园片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的通知》[狮**(2012)185号]进行拆迁补偿安置,在本协议第二条中支付征地补偿费时应扣除;上述土地的征地补偿费按人民币300000元/亩(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计算,土地上的现场作物及附着物、果树、坟墓迁移补偿按实际数量进行补偿;应支付征地补偿费的土地面积为814.9475亩,其中塘后自然村350.6925亩,梧园自然村464.255亩;应支付的征地补偿费为人民币244484250元,其中塘后自然村人民币105207750元、梧园自然村人民币139276500元;上述征地补偿费应于协议签定后30天内支付总额的60%,即人民币146690550元,于协议签定后6个月内支付总额的40%,即人民币97793700元;等等。2013年6月6日,梧园自然村以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的名义公示了梧园自然村第九组有分到土地的村民名单,原告未在该名单当中。2013年8月20日,梧园自然村组织该自然村户代表(共117户)对《宝盖镇塘后村梧园自然村土地款分配方案(供户代表议定选择)》中的12条土地款分配方案进行票决,以74票赞成票、10票反对票、4票弃权票通过第一条,即旧人口按0.8亩/人,新人口按0.35亩/人,剩余部分按全村现有常住人口平均分配这一条款。2013年8月24日,梧园自然村以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的名义公示了梧园自然村第九组新人口分配土地名单及梧园自然村第九组现有人口分配土地名单,原告未在上述名单中。2013年8月29日,梧园自然村再次以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的名义发布通告,将分配方案定为旧人口按每人0.8亩分配,新人口按每人0.35亩分配,现有常住人口按每人0.2亩分配,每亩按人民币300000元计算。上述梧园自然村享有的征地补偿费人民币139276500元(不包括梧园自然村村庄范围的集体建设用地35.745亩的征地补偿费)现已全部转入梧园自然村挂靠在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开立的专项账户内。梧园自然村在发放上述征地补偿费时是按上述新旧人口以及现有常住人口的标准进行发放,原告至今未分得征地补偿费。另查明,原告龚**没有分到梧园自然村的承包地,其自2009年度至2015年度均有以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参合人的身份参加石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庭审中原、被告共同认可每亩征地补偿费人民币300000元,包括全部的权利在内,由两被告统一发放,无法具体区分其中的具体项目及具体数额。

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供的原告龚**的居民身份证、以龚显示为户主的居民户口簿(其上有原告龚**的户籍登记信息)、《宝盖镇塘后村征收土地协议书》(梧园改造片区)复印件、石狮市**民委员会通告复印件、《宝盖镇塘后村梧园自然村土地款分配方案(供户代表议定选择)》复印件、梧园自然村土地款分配方案票决结果复印件、石狮市**民委员会证明(经本院于2015年7月1日向石狮市**民委员会核实,该份证明确实是由石狮市**民委员会出具,证明上载明的内容属实)、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2014)狮民初字第200号民事判决书、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1993)晋**初字第061号民事判决书、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关于参加石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明各1份,石狮市**民委员会公示复印件2份等为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上述证据之间能互相印证,本院依法予以确认。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和被告塘后村第十村民小组均未向本院提供证据材料。

本院认为

本院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认,一般应以依法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户籍为基本原则,同时以是否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为条件,兼顾有否丧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情形,并充分考虑是否以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原告龚**系一离婚妇女,其户籍在两被告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前一直登记在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且其离婚后于2009年度至2015年度均有以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参合人的身份参加石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故应认定原告具有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两被告主张原告出嫁后未在其辖区内居住、生活、生产,不具有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但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原告现已实际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享有相关权益或已纳入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因此不能认定原告具有丧失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情形,故原告仍然享有与其他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等参与分配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集体土地被征收产生的征地补偿费的权益。结合两被告制定的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以及本案事实,原告属于户籍在被告塘后村第九村民小组的没有分到承包地的新人口及现有常住人口,应当分得按0.55亩分配份额计算的征地补偿费人民币165000元。两被告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管理、共同发放征地补偿费,但却拒绝发放相应的征地补偿费给原告,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因此现原告请求判令两被告共同支付征地补偿费人民币165000元,合理合法,本院予以支持。对于原告同时主张两被告应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上述征地补偿费自起诉之日起至还款之日止的利息,因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最**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和《最**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裁判结果

一、原告龚**享有参与分配被告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九村民小组集体土地被征收产生的征地补偿费的权益;

二、被告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九村民小组、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十村民小组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共同支付原告龚**征地补偿费人民币165000元;

三、驳回原告龚**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受理费人民币3600元,减半收取为人民币1800元,由被告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九村民小组、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十村民小组负担,被告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九村民小组、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民委员会第十村民小组应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向本院缴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泉州**民法院。

裁判日期

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