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取消监护人资格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6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监护人一旦被选任后就需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照顾义务等等,如果监护人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的,就有可能被撤销,那么取消监护人资格的情形有哪些,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
取消监护人资格的情形有哪些

  一、取消监护人资格的情形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二、监护人可以辞任的情形有哪些

  监护人由于智力、体力的相对欠缺或其他客观原因而难以为继监护职责时,法律应赋予其辞任权或拒任权。总结各国立法关于辞任或拒人的正当事由包括监护人年高、疾病、残疾、远离被监护人或已担任多项监护事务,及社会工作过于繁忙等等。鉴于此,建议我国规定监护人如有以下事由时可以要求辞任或拒任:

  (1)年满六十五周岁;

  (2)有疾病或残疾难以正常履行监护职责;

  (3)因照顾老人小孩或者患病配偶家务特别繁忙;

  (4)已经承担两个以上监护责;

  (5)现役军人或担任政府要职公务繁忙等等。

  这样既有利于减轻监护人的负担,又能尽量避免因监护人的原因使被监护人的权益受损。

  我国监护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监护的期限。在实际生活中,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以18周岁为限。但对精神病人的监护往往无限期,成为监护人后需要履行监护义务直到被监护人康复或死亡。长时间的监护责任极其繁重,而其他潜在的监护人却处于闲散状态,极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立法应对监护期限给以明确界定,既有利于对被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又不至于对监护人造成过重的负担。

  三、监护人有哪些权利

  纵观各国立法,关于监护人是否因监护行为取得报酬大概有三种类型:

  一为无偿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监护是无偿的社会义务,监护人无法从中获取报酬,如前苏联和我国;

  二为有偿原则,即认为监护是一项有代价的职责,履行了职责就应该获得报酬,如美国和瑞士;

  三为补偿原则,法律规定监护是无偿的,但鉴于监护人付出监护劳动的艰辛及被监护人的财产状况而由监护权力机关决定给予监护人适当的报酬。如德国、法国和日本。

  由此可见,像我国实行绝对无偿原则的国家毕竟是少数的。监护人为履行监护职责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再由其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监护人显然违背了民法公平合理的原则,对经济困难的监护人而言更是如此。长期以往将严重打击监护人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国民法典对撤销监护人资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发生上述情形之一的就要将监护人撤销进行重新指定,否则就有可能危害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取消监护人资格的情形有哪些内容。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