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法规定病假探亲假是几天

2019-11-12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目前而言探亲假所适用的主体却只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所以小伙伴们千万不要搞混啊。而有探亲假的小伙伴都在纠结病假是不是会和探亲假相冲突?劳动法规定的病假探亲假又是几天?下面找法网小编就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劳动法规定病假探亲假是几天

  一、劳动法规定病假探亲假是几天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

  (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5条规定,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第6条规定,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需要指出的是,对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是否有探亲假,国家无规定。因此,这类用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考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有关探亲假的规章制度。

  二、职工病假工资怎么计算

  (1)对于病假工资,用人单位可以在合同中与职工进行约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就可以。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0。9天和67。4小时,可以照此折算出员工日平均工资。

  (2)对于事假工资,企业完全可以不支付。

  (3)职工请事假(含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照发工资的制度。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性质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企业中的工人由于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间不发工资;企业中的行政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请事假每个季度在两个工作日以内的,照发工资,超过两个工作日以上的,其超过天数不发工资。

  职工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在规定的探亲假期间和路程期间内,照发本人的标准工资。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期。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前去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职工可以享受本单位的带薪年休假。年休假一般为5至15天。

  三、病假还可休探亲假吗

  能同时享受并没有相关性。

  《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实施办》第六条规定:职工依享受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家规定假期及工伤停工留薪期间计入休假假期。

  《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相关规定: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满10休假5;已满10满20休假10;已满20休假15

  家定休假、休息计入休假假期

  职工列情形享受休假:

  (一)职工依享受寒暑假其休假数于休假数;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且单位按照规定扣工资;

  (三)累计工作满1满10职工请病假累计2月;

  (四)累计工作满10满20职工请病假累计3月;

  (五)累计工作满20职工请病假累计4月

  探亲假属于特殊规定与带薪休假没冲突。

  探亲假带薪休假能冲减寒暑假、请事假、请病假才与带薪休假产冲突。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2)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

  (3)事由条件。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新婚后与配偶分居两地的从第二年即可开始享受探亲假。此外,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假。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关于病假以及探亲假的相关信息,小伙伴可要记住不管请什么假都必须提交申请,而且病假与探亲假原则上二者并没有什么冲突噢。如果您后续还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向找法网的在线律师进行咨询,他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