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伤假工资待遇怎么计算的?

2023-01-28 12: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工伤工资待遇,按照受伤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停职留薪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情况严重的,最多可以延长12个月。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仲裁时效是一年。

工伤假工资待遇怎么计算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仲裁时效为多久

  一、工伤假工资待遇怎么计算的?

  工伤假工资待遇是:按照受伤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照常发放。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其中“原工资”按照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按规定比例计算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二、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仲裁时效为多久

  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仲裁时效是一年。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工伤保险的特点

  找法网提醒您,工伤保险的特点:

  1.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

  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

  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者,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即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

  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6.工伤保险作为社会福利,其保障内容比商业意外保险要丰富。除了在工作时的意外伤害,也包括职业病的报销、急性病猝死保险金、丧葬补助(工伤身故)。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